close

韓國版《奇怪的她》與中國版《重返20歲》其實是來自同一個劇本的“孿生”姐妹篇

 

《重返20歲》票房達到3.08億,超過《分手合約》成為在國內票房最高的中韓合拍片,與其“孿生姐妹”《奇怪的她》在韓影響力不相上下。習大大出面推動協議簽訂後,合拍片多了很多新玩法。  

騰訊娛樂專稿(文/付超採訪/陸姝策劃/宋小卡) 

截至1月24日,中韓合拍片《重返20歲》票房達到3.08億,遠超《分手合約》(觀看)的1.92億,成為在國內票房最高的中韓合拍片。當然了,在奇蹟每天都在發生的中國影市,破紀錄沒什麼了不起的,倒是在這項紀錄後頭,《重返20歲》展現的中韓合拍片模式,值得說道說道。

與大部分電影上映後的票房走勢不同,《重返20歲》幾乎沒經歷票房的爆發期,上映頭三天,不過日均兩三千萬,但在上映兩週後,週末票房依然穩固地保持在兩千萬以上,這其中除去經歷了一個口碑發酵的過程,更經歷了一個從質疑聲中翻身的過程。簡單來說,《重返20歲》由於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使用了同一劇本,而招來很大爭議,導演背負著“抄襲”的名聲度過上映首周後,電影​​才逐漸靠自身的特色和優質掙脫了質疑。這種“同個故事,兩個版本”的操作模式,是韓國CJ(希傑)公司最新“研發”的合拍片製作方式。在經歷了人才交流、資金介入等初級的合作階段後,《重返20歲》的“雙核驅動”模式,顯然讓兩國的電影交流合作又多了一種新“玩法”。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在2014年7月3日,中韓簽署《中韓電影合拍協議》,正式對韓方打開進口片限制後,中韓合拍片的未來,肯定會更加光明。 

最大膽新玩法: 

《重返20歲》一次有預謀的“雙核驅動” 

就在《重返20歲》此次中國票房大捷之前,孿生版《奇怪的她》已在韓國名利雙收。影片在去年1月22日上映後,動員了865萬觀影人次,成為韓國2014年度票房亞軍。此外,女主角沈恩敬還拿下兩座影后,風光無限。

其實,早在2013年,影片籌備之初,希傑就計劃《奇怪的她》和《重返20歲》同時開拍、同步在兩個國家上映。兩版導演黃東赫和陳正道也幾乎是同時拿到劇本,並且被告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會同時進行哦”。

談及這次前無古人的“雙核驅動”計劃的初衷,希傑中國電影事業部長劉映昊在接受騰訊專訪時坦言,公司一直在努力開拓以亞洲特色為主的全球市場,時常在嘗試“走出去”的策略,“由於亞洲各國市場的獨特性,又要同時滿足時效性,我們十年前就考慮過一個劇本幾個國家同時拍攝上映這個策略,但一直苦於無合適劇本,這次的劇本,滿足所有條件”。

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時間上還是不小心出現了點兒差錯。接到劇本的陳正道雖然有心加盟,但彼時正在忙於《催眠大師》後期製作,分身乏術。希傑最後的決定是《奇怪的她》先拍,半年後陳正道進組,開拍《重返20歲》。對於這半年的時差,劉映昊自己都開始自嘲:“時間推遲了點兒,難免會被人說是有翻拍的嫌疑。下次再嘗試這一策略,希望能更完美”。 

陳正道(左一)因為檔期沒有與韓國同時拍攝完成,但CJ公司為了影片質量,堅持讓他擔任導演 

陳正道沒檔期,為何不更換導演,卻反而寧願計劃受挫也要一直苦等?劉映昊的回答,讓人肅然起敬,他說:“在我們看來,比策略還重要的原則,就是同時保證兩部影片的完成度。陳正道是我們選中的導演,我們堅持要等到他的檔期。”——從目前《重返20歲》口碑票房雙線飄紅的結果來看,希傑的堅持顯然沒有白費。

而在首戰告捷的“雙核驅動”計劃之後,希傑的進階還會繼續。劉映昊表示:“這個模式只是中韓合作初級階段的策略之一,它還無法滿足最新簽訂的《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的幾大要素。我們已經在著手於中級階段的合作策略,最快在今年,我們將啟動以全亞洲市場為目標的中韓合拍項目”。

顯然,《重返20歲》引領的中韓合拍新模式,只是一個美妙的開始。

 原來怎麼玩: 

15年來更多的是人才交流大多效果不如預期 

在談論當下的中韓合拍態勢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簡單梳理和普及下不得不說的前史。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韓國就與華語電影有了交集,跟邵氏合作的《異國情緣》、《天地有情》等片,就以古老的人力交換、取景地置換方式取得了初步聯繫。內地較早且有代表性的接觸韓國影人的作品則屬2000年的《飛天舞》,在上影的牽頭下,這部根據韓國漫畫改編,由金榮俊導演,金喜善、申賢俊主演的,以韓國班底為主的影片裡,塞進了中國演員王亞楠,此外,中方還提供了取景地。而此後,這種提供人員、取景地、資金合作模式,也成為延續至今被大家默認的“合拍模式”。韓國女導演都性希在2012版《KOFIC研究報告:中國電影產業現況和韓中共同製作》中也對此進行過論述。

當然,中韓合作的進階也在潛移默化地自我升級。2007年馮小剛的《集結號》引入韓國煙火特效團隊,由於效果不錯,一舉為韓國特效團隊打開了中國市場,隨後,這種由台前擴張到幕後的人才交流進一步深入,之後的《筆仙》系列、《我的早更女友》等影片,從編劇、導演,到攝影、美術、服裝等部門都充斥了韓方工作人員的身影。

此外,雙方資本的介入、同時注資影片,也日漸成為中韓合拍片的常態。比如華誼與Showbox合資的《大明​​猩》,影片的主創陣容、特效團隊、取景拍攝等各部門都是中韓通力配合,僅從合作深度上而言,堪稱中韓合拍的經典範例。 

中國演員出演、韓味濃厚的《分手合約》曾是中韓合拍片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典範 

雖然從數量上來看,中韓合作的頻率增高、量級也逐漸攀升,但單論效果,這批作品鮮有好下場。許秦豪的《危險關係》號稱投資過億,最終票房不到6000萬,他此前的《好雨時節》更是只收回幾十萬票房。這幾年,雖然《分手合約》、《筆仙》系列成為中韓合拍的成功案例被廣為宣揚,但別忘了,它們背後也有《香氣》、《壞姐姐之拆婚聯盟》等片的落魄背影。 

新的遊戲規則:

 習大大簽訂《中韓電影合拍協議》 “合拍片”身份扶正 

嚴格來說,鑑於此前的中韓合作並未有明確政策加以界定,且合作模式較為簡單粗暴,因此在《大明猩》執行製片人孫長鉉看來,新世紀以來,“真正的中韓合拍片其實只有兩部,一部是2000年的《飛天舞》,另一部就是2013年的《大明猩》”。

中影集團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張恂也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合拍片的基本標準有三條:一、雙方共同創作劇本,故事要與中國有機關聯,當然這也就意味著要在中國取景;二、中國演員至少占主演的三分之一;三、由雙方共同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這種尷尬身份,在2014年7月3日正式解除。《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的簽署生效,按照協議內容,符合規定的中韓合拍片將享受國產片待遇。這意味著,第一,中韓合拍片將不受引進配額限制;第二,中韓合拍片將跟國產片一樣,享受高達43%的純票房分成。除了更加“名正言順”,《協議》簽署對韓國電影人就合拍片經營熱情的提升也是顯著的。

引進配額方面,2012年以來,每年的分賬片名額為20個,批片名額為30個,這其中刨除佔大頭的好萊塢影片,韓國電影每年實際的分賬片名額為1個,批片名額為2到3個,這嚴重影響了韓國電影的輸出。《協議》簽訂後,借合拍片為掩護輸出韓影,顯然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更直接的刺激,顯然就是合拍片將享受國產片的票房分成。此前,分賬片的票房比例最高僅為25%,而國產片在刨除各種稅費後,收益能達到總票房的43%。舉例來說,同樣一部票房1億的電影,被標為分賬片,片方只能拿到2500萬,但以合拍片身份上映,就有4300萬落袋,幾乎翻倍的收益,顯然將輕易點燃韓國影人在合拍片上的熱情。

 還有啥新玩法: 

中方注資韓國電影公司甚至直接投資韓劇 

也正是因為同時看到了前途與錢途,一大批韓國導演正在奔赴中國淘金的路上——《隱秘而偉大》的導演張喆洙新片《蜜月酒店》已經初定於情人節檔上映,主演陣容為張靜初、何潤東、金英名;曾拍出《我腦中的橡皮擦》、《向著炮火》的李載漢,也將聯合劉亦菲、宋承憲炮製《第三種愛情》。 

習大大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隱秘而偉大》導演張喆洙執導的《蜜月酒店》已經拍攝完成 

此外,《我的新野蠻女友》、《平安島》、《夏有喬木》、《露梁海戰》等片也紛紛在製作中或籌劃中,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韓合拍片”。

至於未來中韓合作的具體模式,按照現在的主流論調來看,短期內依舊會是“中方出錢,韓方出人”的取長補短式合作。《分手合約》製片人、新線索電影公司老闆齊霽直言:“說白了,中國需要的其實就是內容,好的創意、好的故事、好的劇本”。此外,“我們還需要職業導演和編劇這樣的人才”。上海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到開花期》譯者周健蔚也認為,“與韓國合拍,就意味著韓國專業的製作人才能夠進入中國,帶動中方人員素質的提高,從而提高中國電影質量。另外,韓國製作團隊不僅專業,價格上還有優勢,對中國的投資方來說,性價比更高”。

相比於需要作品說話的人才交流,中國資本的介入,已經開始表現出來。去年10月,華策影視投入535億韓元(約3.23億人民幣)收購韓國第三大電影公司NEW的1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東方之星也據傳將收購韓國第三大院線Megbox,騰訊先後入股了Kakao、希傑遊戲,並與YG娛樂簽署了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有意注資SM娛樂的消息也傳得風生水起……據相關報導,僅2014年下半年,國內影視公司對韓收購、投資額就達到900億韓元(近5億人民幣)。

而早在入股NEW之前,華策已經在韓成立辦事處,並與THEPAN娛樂公司合作,拍攝總投資9000萬人民幣的韓劇《KILL ME HEAL ME》,這也將是第一部由中國資金注入的純韓劇。華策影視副總經理杜昉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從資本層面上進行融合,韓國的資源可以直接拿到國內用”,總經理趙依芳則補充表明:“中國在影視文化產業方面的發展,可以從韓國的管理制度和發展模式等多方面學習”。在資本重組之後,華策也將進一步完成產業鏈佈局,在中韓合拍片未來的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對於中韓合拍方興​​未艾的勢頭,藝恩諮詢研究副總監劉翠萍總結道:“中韓影視合作將從過去的演員、導演簡單合作,轉變為雙方共同開發某個知識產權項目,在資本、創作、人員等方面全面合作,預計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韓合拍片將有顯著提升”。

最後,她尤其肯定《協議》簽訂後帶來的重要推動作用,“它不但會促進中國的影視公司通過併購、入股等方式進入韓國,也促進了韓國影視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新的業務和公司。這對中韓兩國影視業來說都是一次機會”。(編輯/morningan)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arrow
arrow

    蜜斯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