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能博得全世界觀眾笑聲的喜劇,但一定有能博得一個地區觀眾笑聲的喜劇。華語喜劇主要分香港、內地和台灣三個地區,每個地區都因為不同的文化底蘊而具有不同風格。隨著觀眾群體的變更,觀眾對喜劇的要求越來越高。馮小剛、周星馳、王晶、朱延平等喜劇大師的輝煌正在逐漸沒落,由寧浩、徐崢領銜的內地喜劇,九把刀、連奕琦領銜的台式喜劇正在急速發展。近日電影《甜蜜殺機》備受好評的現象就是觀眾喜劇口味變化的一種表現,觀眾不再鍾情於單一的語言幽默和表演幽默,而更注重劇情推動帶來的喜劇效果,在這一點上, 《甜蜜殺機》和“寧氏喜劇”都是成功典範。

 


香港喜劇:仍然在靠周星馳

港式喜劇苟延殘喘老牌導演如今專拍爛片

華語喜劇的第一個高潮起源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許氏三兄弟,他們的喜劇被稱為“鬼馬喜劇”。從《鬼馬雙星》開始,一直到《半斤八兩》、《摩登保鏢》、《最佳拍檔》,許氏喜劇幾乎全部取材於香港小市民,講述底層百姓的喜怒哀樂,以接地氣的嬉笑怒罵為主要風格。對百姓生活的最真實反映,給正處於為生活忙碌時期的香港市民帶來某種精神層面上的解脫,大獲人心亦是情理之中。

20世紀八十年代末,由高志森執導、董驃、沈殿霞主演的《富貴逼人》系列家庭喜劇席捲兩地三岸。與許氏喜劇相比,《富貴逼人》講述小人物的發財夢和對家庭親情的反思,更加貼近觀眾生活,也由此成為“市井喜劇”的經典之作。

1990至1992年,周星馳獨創的“無厘頭喜劇”初露端倪,《賭聖》、《最佳女婿》、《小偷阿星》等無厘頭喜劇的鼻祖開始被觀眾認可和喜愛。1992年至1994年,周星馳基本將無厘頭電影定型,創作出《審死官》、《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等優秀作品。1994年開始,周星馳不僅追求外在的喜劇表演方式,也開始追求影片的內在文化內涵。《大話西遊》、《百變星君》、《食神》、《算死草》、《喜劇之王》等經典影片都在這個階段出現,並以驚人的影響讓周星馳變得家喻戶曉。
21世紀之後,周星馳作品銳減,《少林足球》、《功夫》雖然也堪稱經典,但已不復往日風采。這個時候,“都市浪漫喜劇”趁勢成為香港喜劇新形式,以《河東獅吼》為首,《瘦身男女》、《嫁個有錢人》等後來跟上,憑藉張柏芝、鄭秀文、任賢齊等演員的齊齊發力,創造了香港影史上的又一個觀影小熱潮。
對於觀眾來說,港式喜劇從上個世紀陪伴至今,不僅是觀眾成長軌道上不可磨滅的痕跡,也為中國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可迴避的現實是,港式喜劇正處於從未有過的低潮期。無厘頭、小市民喜劇因為香港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再吃香,王晶、劉鎮偉瀕臨江郎才盡的邊緣。前者已經拍不出賭聖、追女仔、古惑仔系列的無厘頭喜劇,只能貢獻出《嫁個一百分男人》、《絕色武器》、《笑功震武林》這類靠名號賣票房的浮誇喜劇;後者當然也回不到《大話西遊》、《東成西就》的鼎盛時期,從狗尾續貂的《情癲大聖》、《越光寶盒》到如今的《大話天仙》 、《完美假妻168》,劉鎮偉的層次水平只見下降不見上升,倒讓觀眾懷疑當年的《大話西遊》是如何拍出來的了。
至於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觀眾評價兩極分化,部分忠實影迷認為該片保留了周星馳原汁原味的喜劇風,部分影迷卻氣憤地指責周星馳是在炒冷飯,對觀眾沒誠意。不論觀眾吵成什麼樣,《西遊降魔篇》還是拿到12億的驚人票房,且獲得至少部分人的稱讚。

內地喜劇: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馮小剛炒冷飯被嫌棄寧浩徐崢後來居上

以前提到內地喜劇,大部分觀眾都會想到馮小剛獨創的“馮氏喜劇”,現在提到內地喜劇,觀眾更多想到的是後來居上的“寧氏喜劇”。
內地喜劇的發展史比香港喜劇稍晚二十年,馮小剛也的確佔據內地喜劇的至尊地位。《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手機》、《天下無賊》等等,都是出自馮小剛手下的經典之作,也是各大電影頻道最愛重複播放的國產喜劇片。馮小剛最大的作品特色是“馮氏語言幽默”,在他的喜劇片中,你看不見宏大的場面,也看不到曲折離奇的故事,他最擅長的是通過充滿幽默感的京津相聲文化製造笑點。當然,這也是他的局限之處,北方人視馮小剛為喜劇大師,南方人卻看不懂笑點在哪。
導演姜文執導的喜劇片不多,但部部經典,是與馮小剛齊名的天才喜劇導演。他的風格跟馮小剛有很大不同,馮小剛注重語言幽默,他則更重視語言和動作表演的結合。在《鬼子來了》、《讓子彈飛》兩部口碑絕佳的影片中,姜文通過荒誕的劇情表現方式,將喜劇和人性大膽結合,打造出流暢熱鬧不裝逼的一流喜劇,個人英雄情結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天才導演在電影上的野心和國產電影的希望。
對於現在的年輕觀眾來說,葛優的《私人訂製》成了春晚小品合集,姜文的作品過於高大上,能讓他們甘心走進電影院的喜劇少之又少,這“少之又少”中就包含徐崢和寧浩二人。徐崢作為喜劇演員,擁有不少忠實影迷,《夜店》和《人在囧途》讓他形成固定的幽默風格,明明是一張嚴肅的臉,卻能讓人一看見就發笑。加上2012年《泰囧》的票房大井噴,瞬間將徐崢捧上“喜劇之王”寶座。

寧浩與徐崢看上去是對手關係,事實上是合作關係。《瘋狂》系列的成功離不開寧浩的執導功力,也離不開徐崢的傾情演出,《無人區》更是因為徐崢的走火再上新台階。至於二人同為喜劇導演產生的票房競爭,觀眾大可不必為他們操心。徐崢的《人在囧途》、《泰囧》雖然也是公路喜劇,但跟寧浩的《無人區》和正在製作的《玩命邂逅》有本質上不同,徐崢重在語言和肢體搞笑,風格更加輕鬆親民,寧浩玩的則是黑色幽默,通過劇情中各種碰撞巧合迸發喜劇效果,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就算是他們的電影檔期撞在一起,也各有一批穩定的觀眾群體。
除了以上四股新老喜劇勢力,內地喜劇還有其他正在崛起的新勢力,包括李蔚然導演的西部喜劇《決戰剎馬鎮》、《十全九美》為代表的“山寨喜劇”、《廚子戲子痞子》、《雙城計中計》領銜的動作喜劇等等,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發展中。

台灣喜劇:缺的是新題材

小清新喜劇膩死觀眾《甜蜜殺機》開闢新路

與港式喜劇和內地喜劇相比,台灣喜劇電影明顯處於下風,一是因為台灣固定的文化底蘊限制了喜劇片類型​​的發展,二是台灣的喜劇大師只有一個朱延平。台灣電影強調導演特色、注重台灣歷史,也更講究影片的藝術內涵。所以朱延平一貫的商業風格免不了被媒體指責,“萬般皆下品,惟有藝術高”,“他們說我不求上進”,朱延平既無奈又感到好笑,直言“香港如果全部是王家衛,三年就垮了。”

毋庸置疑的是,朱延平對台灣喜劇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新烏龍院》捧紅了釋小龍和郝邵文,成為台灣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從1978年的《錯誤的第一步》獲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開始,他開始每年拍攝四部喜劇片,至今產量達到百部,數目驚人。步入21世紀之後,朱延平便連續被指有嚴重的抄襲和重複痕跡,觀眾緣直線下降。近幾年,朱延平雖然屢次在影片中植入周杰倫、小瀋陽、趙本山等大牌明星,但扔拯救不了電影口碑。

相比之下,導演新秀周杰倫的表現就要亮眼得多。《天台愛情》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周杰倫的導演處女喜劇片,而且大膽將動作、歌舞元素糅合在一起,為觀眾貢獻了一出全新視覺感的複古喜劇。影片上映後,在內地大撈1.2億票房之餘,還賺得不錯的口碑,讓周杰倫也若有似無地冠上了“鬼才導演”的名號。
台灣從來不缺優秀的新導演,包括周杰倫在內,《那些年》的九把刀,《雞排英雄》的葉天倫,《變身超人》的張時霖,都是觀眾評價極高的年輕導演。可為什麼這些導演無法創造台灣喜劇的鼎盛時期,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影片題材的單一性。

無論是《天台愛情》,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變身超人》,圍繞的都是青春和愛情兩大主題,都是走小清新的溫情路線,無法引起更多觀眾共鳴,無法取悅偏愛其他題材的觀眾。
在這個台式喜劇匱乏的關頭,導演連奕琦帶著他的《甜蜜殺機》出現了。我們不能說這部電影有多經典、有多完美,作為一部集警匪和喜劇為一體的台灣片來說,它當然有劇情上的缺陷。但這部電影的功勞在於實現了台灣、大陸兩地文化的初步融合,它讓看不懂台灣喜劇的內地觀眾笑出來了,這就是它的最大意義。
朱延平曾說,台灣和內地的電影市場最大問題都是在於包容性不夠大。就像“馮氏電影”只能獲取北方觀眾的心一樣,台灣電影的問題也在於本土元素太濃厚。導演連奕琦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將《甜蜜殺機》打造成了台灣、內地觀眾都能看懂的喜劇。緊湊的破案過程、性格鮮明的男女主角、幽默風趣的台詞,讓《甜蜜殺機》獲得了內地觀眾的心,台式喜劇在內地水土不服的現像被連奕琦成功克服。

要知道,內地觀眾的年齡正在逐漸以90後為主,他們對於喜劇的要求也隨之改變。馮小剛早已無法打動90後的心,寧浩的個人風格太濃重,《泰囧》的輝煌只能在內地觀眾中散發,港式喜劇的下坡路走得更為徹底,華語喜劇需要更多為普羅大眾考慮的作品。從觀眾對《甜蜜殺機》的反應來看,最起碼這部電影做到了取悅最廣大的普通觀眾,這是台灣喜劇向前邁的一大步。編者只希望,其他導演不要像跟風《那些年》一樣,打造出一堆沒價值的“山寨小清新”,而是去注重題材的深入創新,在《甜蜜殺機》之後拍出更多觀眾喜愛的喜劇。

來源:新華娛樂

arrow
arrow

    蜜斯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