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天王天後,你能想到誰?在記者的採訪中,提及率最高的依然是劉德華、王菲、周傑倫等10年前就已大紅大紫的明星,梅艷芳去世10年了,香港樂壇甚至沒有一個能大紅的女歌手。是涌入娛樂圈的人太少,還是現在的造星機制不行了?其實天王天後寶座還在,10年前的王與後還坐在那裏。但是這個時代不需要獨霸娛樂江湖的藝人,甚至沒有明星覬覦天王天後的寶座。小眾文化的流行令粉絲很自然地形成圈子,藝人只要在一個領域內發光發熱就好。而豆瓣、天涯等論壇,以及微博、微信也給粉絲提供了很好的圈子陣地。我們從幾個圈子的突出表現來看看“明星分眾”的表現。

  電影圈

  葛優50歲還拍愛情喜劇

  現狀:老影人堅守一線,新人不被重用

  去年7月到今年7月票房前十的大片中,票房號召力前三名的演員分別是謝霆鋒、甄子丹、洪金寶,都是處于30歲以上年齡段的“中年演員”,而30歲以下的年輕演員只有5名,在全體主演人數中不到九分之一。回望電影行業處于黃金時期的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林青霞演《蜀山》時28歲,鐘楚紅演《秋天的童話》時不過27歲,男演員的成熟期則顯得相對較晚,周潤發拍《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在30歲之後,張國榮也在30歲之後有了質變,拍攝《胭脂扣》、《霸王別姬》等影片。但現在中國電影“春晚”的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大片幾乎等同大腕明星的拼盤疊加,而大腕,卻都是“高齡”明星。葛優年過50,仍是愛情片裏的主角,不管角色是什麼年齡、身份,主演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人在通吃,除非他們不再拍戲了,新人才會被制片方考慮。

  藝人自白:沒競爭,巨星也會退步!

  動輒過億的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令制片方擔心票房號召力,越是大制作越不願意“試錯”,寧願挑老將出馬,加劇新生代演員難出頭的狀況。香港著名監制爾冬升直言,雖然他很愛起用有演技的新人,但制片方依然會建議使用演技與票房號召力兼具的老將,不過這點卻引起劉青雲的擔心,他說:“現在能接中生代班的演員越來越少,其實我們不缺喜歡演戲的好演員,但到現在成龍那一代還在演,而我們幾個屬于中生代的更是沒有挑戰,你看每年電影節提名名單,來來去去還是這麼幾個人,有競爭機制的引入,才能讓老將不安,給新人出頭的機會,否則巨星也會退步,影壇永遠也出不了新鮮的影帝影後。”

  影壇分析:娛樂圈規則改變,沒錢很難出頭

  香港娛評人查小欣說,新演員難出頭,因為娛樂規則已經發生改變,“一個新人賺錢八成要給公司,學跳舞、唱歌、英文,花費都要自己承擔,江若琳就是典型例子,欠公司300萬港幣今年才還清,你看她現在出來打扮漂亮,也是因為自己開始賺錢。有多少個新人挺過這個階段?除非你家裏很有錢。不是每個人都有陳慧琳、陳冠希的家世。”

  從前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張曼玉、舒淇家境也並不好,但仍可以在做新人時出頭,是因為當時生活指數比較低,買東西也便宜,坐巴士地鐵上班也無所謂。但是現在不可以,連續幾次被拍到穿同一件衣服出門都被以為是囊中羞澀,進而被狗仔隊抹黑成人氣下滑,負面口碑更會影響前途。“新人出頭難,外圍環境已經改變。”

  電視圈

  高圓圓、周迅殺了個回馬槍

  現狀:婆媽劇多了,偶像劇少了

  在制作人楊勁松的眼中,國內年輕演員一大把,但偶像明星卻相當少,主要原因是鍛造明星的平臺不夠多,“電視的受眾群是中年人,他們喜歡的題材跟家庭生活相關,諜戰劇和婆媳劇的爆紅,也意味著偶像劇的變少。曾經的偶像,比如趙薇、周迅、徐靜蕾、陸毅、陳坤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從偶像劇,從瓊瑤、趙寶剛和海岩班底裏出來的。”新偶像難以誕生,眼見高圓圓、周迅這些曾在電視劇中走紅,後來投奔電影大銀幕的演員,卻在熱錢吸引下重回電視熒屏,可戲路卻都與風月無關,潛心關注逼婚族和丁克家庭,甚至是電影的劇版翻拍。而楊冪、李小璐、孫儷、海清等一眾小花旦,雖然有了一定的人氣,但是從她們代言的廣告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就能看出,在娛樂圈內仍然不算是頂級巨星。

  藝人自白:新演員都是“三無人員”

  沒什麼背景的“素人”演員,出道期間吃多少苦,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青年演員就說:“冬天拍戲,明明有和大牌一起拍戲,但腕兒們一般不會先出現,而是找一群人試拍好幾遍,最後沒問題了才請大牌來。”她說,新人就是“沒休息,沒地位,沒鈔票”的三無狀態。就算一夕爆紅,維持人前的繁花似錦,背後心酸只有自己品嘗。楊冪經紀人趙若堯就告訴記者:“一年到頭沒有假期,法定節假日與我們沒有關係,楊冪是個對自己特別狠的女孩,有時候已經很忙,有些通告我們都覺得沒必要去,但她覺得,現在正好是大家都關注自己的時間,這段時間必須得抓住,還是堅持去。”

  熒屏分析:培養新人要給出空間

  電視劇若是看起來精致,增加一個場景需要追加20萬元的投入,大多投資方都覺得這是賠本的事,但請明星他們卻都舍得砸重金,“為了把成本壓低,電視劇生產更是‘超速’行駛,兩三天拍一集戲已經成為效率的典范。”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就說,電視臺處于壟斷地位的“買賣關係”,使國產電視劇有了“注水重、軟植入”的後遺症。好在現在有不少制作公司已經意識到品質效應,制片人林子就說:“這幾年真正紅的劇,像《士兵突擊》、《武林外傳》、《蝸居》、《愛情公寓》,說到底好故事、好制作要比大牌演員更重要,故事講得好,觀眾一定會買賬。”而新人演員也要面臨酬勞低、演技需要鍛煉的窘境,他說:“新演員的表演經驗沒法跟腕兒來比,但有良好的創作班子、導演培養指導,電視劇拍攝還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國外每年都有一到兩部劇捧紅新人,例如《越獄》、《破產女孩》,但大環境不是我們一家影視公司可以改變的,想培養中國電視劇演員,給好劇空間、給新人空間才是王道。”

  歌壇

  公認“天後”只有鄧麗君、梅艷芳、王菲

  現狀:女歌手打“天後”擦邊球,男歌手各佔山頭

  大家心裏都明白,到目前為止,華語樂壇公認的天後只有三位:鄧麗君、梅艷芳、王菲,主流唱片公司的疲軟之態路人皆知,除了電視熒屏的綜藝節目還上演“音樂傳奇”外,唱片行都關得沒剩幾家,街頭巷尾擺攤賣盜版的時代更是一去不復返。而“網絡歌手”這個名頭總是有點不堪。現在唱片公司包裝新人,若想用“天後”這個詞,勢必要在前面冠形容詞定語:舞曲天後、情歌天後、百變天後、勵志天後、電音天後……此舉只是為了標榜女歌手在某一個領域的優勢,順便用“天後”這個詞沾點金光,男歌手更出現“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象,“天王”難以超越,比如西安演出市場上,演唱會最賣座的依然是張學友、劉德華、周傑倫。相反,要是有點與眾不同的氣質,反而能各佔山頭,比如方大同、蕭敬騰、但要說“天王寶座”,確實也許久沒有新面孔。

  藝人自白:沒好歌,“天後嗓”也浪費!

  最早在選秀評委席就座的唱片公司大佬,宋柯看重偶像氣質,但沈黎暉更偏好原創作品,選新秀先不看長相,“你不覺得我們這樣做很聰明嗎?邀歌、收歌付的版權費是制作唱片的大頭開銷,但如果我們家歌手都是自己唱自己寫的,無形之中就把這筆費用省掉了。”沈黎暉說得不無道理,選秀節目讓公眾見識了好聲音,但沒有好作品,想立足也白搭。對這點王若琳也很苦惱,除了《迷宮》和《Let''s start fromhere》之外,記不住她還唱過什麼,“前兩張專輯是為了顧及父親面子而配合唱片公司做的產品。合約到期,我希望做自己,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看到沒,沒好歌,“天後嗓”也浪費!

  歌壇分析:小領域坐穩位置才是王道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唱片行業受訪者都認為,現在不可能再出現一統娛樂江山的天王、天後,不單單是黃金年代不可復制,更多是民眾的口味已經分化。“我覺得未來只會出現一個領域的天王天後,比如電子樂的、爵士的、民謠的、流行的,大家越做越專業,市場細分年代沒辦法一口吞下一整張餅。”資深企劃小子就說,現在做專輯最喜歡問身邊人如何“發現新歌”,“其中不少方式都讓我覺得新奇,有人在別人校內網主頁,在別人QQ空間點擊新歌來試聽,這都給主流唱片公司的宣傳策略帶來挑戰,不管我請多少家媒體,怎樣在電臺打榜,只要不打動個性聽眾,都是無效的。我需要知道我發的歌有什麼樣的聽眾群。”摩登音樂的烏麗也說:“我們現在培養的新人,就不會把他們往天王天後的路子上培養,而是希望他們在某個細分的領域擁有自己的位置。”近年歌手頻繁“牽手”電視綜藝的勢頭,也讓先後供職內地、國際多家唱片公司的小武一語點破,“整體音樂環境的疲態,使得樂壇少了持續不斷的靈氣,選秀明星本身也就各自籠絡了一群粉絲,其實現在,所謂的天王天後也顯得不再那麼重要。

資料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arrow
arrow

    蜜斯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