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文章部份內容有劇集的內容劇透,敬請留意

隨著第 12 集的大結局前晚播出後,全城討論得熱烘烘的韓劇《製作人》終於曲終人散。收視率於結局一集終於突破了 17%,當然是一大喜訊,但《製作人》所帶動的熱潮,事實上則遠低於金秀賢上一套主演的劇集《來自星星的你》,而且在結局播出以後,不少網民對整體故事欠缺重心,還有那個看似有又似無的愛情最終開放式結局不太滿意,或許這就是看罷 12集《製作人》後,總會有點令觀眾最後有些搔不著癢處的感覺。
有留意該劇發展的劇迷,多是把焦點都放在劇中的幾條感情線上,包括是金秀賢飾演的 PD 白承燦戀上由孔孝真飾演的卓藝珍 PD 前輩、卓藝珍 PD 前輩又與青梅竹馬,由車太鉉飾演的羅俊模 PD有著既是好友但又有些戀情感覺的關係、由 IU 飾演的歌手Cindy 同時又單戀著 PD 白承燦。然而,單把《製作人》聚焦在唯一的感情關係上,卻又會使我們忽略了劇集 PD 們刻意鋪排的主題。

劇集《製作人》的 PD 們,於每一集也會定好一個很有反思意味的主題,而劇情往往都是圍繞著那個主題來發揮。綜觀 12 集的劇集主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劇集的 PD 們最主要是以兩個關鍵詞,來串起 12 集的主要劇情,第一個詞是「非本意」,例如第一集的主題是「非本意進入綜藝局」、第二集是「非本意的下車通知」、第三集是「非本意的釣到大魚」以及第四集是「非本意的假裝」。
其次,另一個關鍵詞則在第五集開始出現,那就是「理解」,例如第五集的主題是「剪接的理解」、第六集是「對放送事故的理解」、第七集是「對輿論控制的理解」、第八集是「對愛情走向的理解」、第九集是「對停播的理解」、第十集是「對預告的理解」、第十一集是「對收視率的理解」以及最後一集的是「對長壽節目的理解」。

非本意的第一步

PD 們使用了「非本意」來作為劇集主題,實在有能夠綜合幾位主角的性格、出身與工作的味道。關於劇中的 PD 白承燦,第一集的主題便已經說出他的「非本意」。白承燦一直於讀書以來,都從沒有想過大學畢業以後會加入電視台當 PD 的工作,只是因為在求學期間喜歡上一位大學師姐,而剛巧她於畢業後便當了上電視台的藝能局的 PD,為了追求那位師姐,白承燦便「非本意」地考上了 KBS 電視台藝能局的 PD。另外,他也是「非本意」地被上司分派到由羅俊模 PD 主管的綜藝節目《2天1夜》。後來,《2天1夜》的節目嘉賓 Hani 又因意外影響未能參與節目,結果白承燦又再「非本意」地聯想到要挽救節目,邀請歌手 Cindy。可見他於藝能局開初的工作,都是與「非本意」圍繞著。
劇中的另一男主角羅俊模 PD,雖然於 KBS 藝能局工作 8 年,但每一天都也是過著「非本意」的生活。先是由他主力督導的綜藝節目《2天1夜》,由於收視率一直偏低,為了挽救收視頹勢,他本意屬找朴軫永的 JYP 娛樂公司,旗下的當紅藝人秀智來當嘉賓參與該節目,結果卻「非本意」地跟邊代理的歌手 Cindy 接洽上,而 Cindy 又因喜歡上 PD 白承燦,願意成為該節目的嘉賓。就因如此,羅俊模的原定計劃被打亂了,但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性格上,羅 PD 也經常為被人詬病為優柔寡斷與沒有責任心,但在最後一集時,卓藝珍 PD 也於抨擊他的下屬面前為他護航,指出多年來他們一群下屬製作的節目收視低迷,局長向羅 PD 責難時,他都沒有因而問罪一班下屬,反而為他們說好話,證明他表面上雖然包裝成是一個自私的 PD,但背後卻原來是一個願為下屬承擔「黑鍋」的好上司。
身為羅俊模 PD 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卓藝珍 PD 也有她與工作上的「非本意」問題。記得劇集開初時,講述她主管的音樂節目《Music Bank》進行直播期間,她極力要求歌手 Cindy 把她身上穿上過份暴露的衣服換掉,或至少在外披上一件外衣掩蓋一下,免得她的節目被放審委投訴。結果,Cindy 雖然妥協了披上了外套,但卻在台上直播表演時便把外套除外,最終導致她收到放審委的傳召解釋,是她工作上的一大「非本意」。還有,在尾二的一集中,PD 白承燦跟她表白時,說到卓藝珍 PD 外表與行為看起來雖然是一個倔強女強人,但其實內心的深處卻是一個令人溫暖的人,只是因為不想受傷容,在內心的防衛機制驅使,包裝自己成是女強人一樣,並等待著一個能夠看穿著內心深處的人。可見卓 PD 的性格也是「非本意」地因為外在環境而形成。
關於歌手 Cindy 的「非本意」,不得不從她年少時被邊代理發掘並選為明日之星訓練開始說起。從劇集的第 8 集,當 Cindy 於主題公園內跟 PD 白承燦表白時,說起自己出身與家庭的事,我們得知原來 Cindy 一直都不喜歡現在當明星的生活,而且後悔當天被邊代理以街頭星探發掘後,因為要在首爾的練習學院過活,要離開在春川生活的父母,結果父母就是在一次從春川到首爾探望她的途中,發生了交通意外過身。這件事一直令 Cindy 耿耿於懷,令她覺得她是在「非本意」下當上了明星。更加的是,她於成為明星的過程中,被訓練成要視身邊的歌手藝人為敵人,因而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性格越來越變得倔強與封閉自己,不願意把內心的感覺跟身旁的人分享。但我們後來從 Cindy 於羅 PD 的家中暫宿時跟他與卓 PD 相處,還有後來為了協助卓 PD 向她的歌迷解釋她失蹤的事,還主動於她的社交網絡上上載了一幅跟卓 PD 的合照,可見她的「本意」與原來性格都因為現在的工作與藝人訓練而被迫隱藏。

理解作為適應方式

另一個關於《製作人》的劇集關鍵詞,於第 5 集起出現,那就是「理解」。承接最初 4 集關於「非本意」主題,不論是因為既成事實,或是覺得總要論應下來,第 5 集開始便以「理解」為主題,標誌著雖然一切都是「非本意」的開始了,但既來之則適應之,便要學習於這個環境下生活求存,學懂什麼是「理解」。
當然《製作人》的愛情線是大眾與媒體關鍵的對象,但其實故事的主線,是關於一名新入電視台藝能局 (白承燦) 的 PD 的成長故事,從他無心插柳的加入了藝能局成為 PD,一步一步地訴說出他每一樣學懂於電視台工作的哲理。所以,5 集起,他從什麼是編輯 (就是把好看的留下,把沒那麼好看剪掉的判斷力)、放送事故 (一連串的意外下導致字幕錯誤)、輿論控制 (受傷了的 Cindy 未有如期工作,逃離到卓 PD 家暫居後,如何回應輿論猜測她的離奇去向)、停播 (長壽節目收視率不好時,要讓路給新節目而要停播一周)、預告 (製作預告片時,要對片中人投射感情才能找到好的畫面)、收視率 (長壽節目的收視率低迷時,應該以什麼方式來強撐收視捱過危機) 到長壽節目 (世上沒有一個於人氣永遠長存的節目、長壽節目也不是可以從最初開始預算得到),一集至一集累積對製作綜藝節目的理解。
然而,就像最後一集時,PD 白承燦跟那位虛擬出來的 FD 對話中,也說到在累積經驗成為一位 PD 的過程中,要付出很大代價。幸運地成功了,獲得第一次觀眾的捧腹大笑後,那同時卻就又變成了如中毒上癮一樣的結果,會無止境地追求把這種歡笑延續下去,直至節目老去失去趣味為止。這就是一切藝能節目最終都逃不過的命運,也是當 PD 的終極「理解」。

衝破障礙的人生

近年不少韓劇的植入式廣告越來越普遍,除了時裝、化妝品與手袋等消費品外,書籍也是當中的一大廣告對象,劇集《製作人》也沒有例外。劇集中,PD 白承燦曾經於《2天1 夜》的外景拍攝期間,把一本名叫《德米安》(或譯名為《徬徨少年時》) 的小說,交給歌手 Cindy,指出這是他多年來的枕邊書,希望她看過後會較易入睡。
其實,《徬徨少年時》是一本關於一位叫辛克萊的少年成長的故事。他從兩個身邊的世界中找到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觀:一個是光明的,另一個則是黑暗。兩個同時存在的世界中,光明的那一個是安全且穩定,但黑暗的那個才是真實且充滿現實挑戰。但對於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就如書中所言:「一隻鳥出生前,蛋就是他整個世界,他得先毀壞了那個世界,才能成為一隻鳥」。那就是反映出青年人成長時,必須要先破而後立。然而 PD 白承燦刻意在書上劃下那一段說話,或許就是能道出他的性格。
PD 白承燦加入 KBS 藝能局時,就如一張白紙一樣什麼也不懂,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他不熟悉電視台的運作,更也不懂世事,經常會因為不識時務地「過份坦白」地把話說得太白,得罪了上司也不知道。就如第 1 集時他就在卓藝珍 PD 批評 Cindy 外衣太暴露時,卻讚揚那件衣服很漂亮,令卓 PD 更怒氣沖沖。後來,又因只懂緊跟節目的要求,不識彈性處理節目,不讓又累又餓的 Cindy 吃飯,結果被上司羅 PD 責罵。這些都是顯示出白承燦因為長期生活在一個如小說中的 「蛋殼」內,世界只有光明與單純的一面。但當走進現實的黑暗世界時,仍然維持著那鼓單純的想法,因而處處碰釘,還有天天要把「對不起」掛在口邊。
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一步一步地學懂了如何在這個工作環境下求生,就如書中其中一段說到:「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找出被允許的和被禁止的事物 —— 找出對他而言是禁止的事物。……有些人疏於思考,懶得為自己的行為把關,他只要不違反別人規定的禁令就行了,因為這樣他可以過得很輕鬆。還有些人在心目中有一些自己的法則:有些事情,雖然正經體面的人天天都在做,對他們來說卻是禁止的;還有一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允許的,卻常常被一般人所厭惡。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所為負責」。在藝能局中,有些人如金泰浩 CP,他懂得如何地在藝能局中生存,就是每天都緊跟著局長的要求,唯命是從與拍馬屁地生活。

可是,在眾多主角中,白承燦卻是最相反的,他是從不懂世事開始,經常衝擊著一些規範 (如不小心地說錯話罵了邊代表、喝醉了把長輩說成了「兄」)。對一些有經驗的人來說,會把他看為「書呆子」與「不識體統」,但對 Cindy 來說,這正是她內心一直以來最希望追求的東西,可以像最初「單純」地公開她的內心感覺與挑戰邊代表。因而,她看著每天發自內心「單純」地工作的白承燦,也看到白承燦借給她的那本《徬徨少年時》,便投射了感情,甚至喜歡上對方。
所以,單以《製作人》是關於白承燦於藝能局成長的故事來看,那正就如參考著《徬徨少年時》一樣,講出了白承燦於「非本意」地加入 KBS 藝能局,但就是「衝破了蛋殼」來到新的世界,他要從上司與同事們中學懂如何於現實環境中生活,結果,12 集中他學到了工作技巧,更也學懂生存的潛規則 (好好地幫上司們買外賣)。當然,他於劇中最後的讀白中也表明了「勿忘初衷」的重要,要抱著「單純」的心,但同時也了解現實世界的殘酷,要變得成熟和成長。

製作人告終以後 ….

或許就像羅俊模 PD 所說:「世上沒有一套獲盡掌聲而完結的綜藝節目,只有失去支持而完結的綜藝節目。它不像電視劇那樣有預定集數,不論是 16 集抑或是 50 集,都也是確定好,在最後的 1 集獲得無比掌聲下華麗結終。不過綜藝節目就不同了,觀眾的掌聲不會永遠的出現,總有一天厭倦時,失去觀眾的支持,那就是節目告終之時。」然而,把電視台的藝能局製作綜藝節目定為劇集主題的《製作人》,它一方面有著早預計的劇集期限,但卻是說著一個關於綜藝節目的故事,最終它不是在獲盡掌聲下播著大團圓結局,說不定這就是劇本作家為 《製作人 2》埋下的伏線?

— 鍾樂偉

arrow
arrow

    蜜斯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